国片志10 | 影坛“千面人”,以及他“悄无声息”的一部杰作
\n \n1905电影网专稿 所谓“千面人”,顾名思义,必然是戏路宽广、演技精湛且颇为资深的人物。
内地影坛,符合这几条的演员并不多。
有的技艺精,可是戏路单一;有的够资深,角色也多种多样,但表演却未达到同等档次。
思来想去,能担得起这一称号的似乎只有一个人。
李雪健。
千面人
为李雪健“相面”
近年来,因为身体原因,李雪健面容清瘦、须发花白。
然而他单薄的身躯所支撑的,却仍是银幕上多变的形象。
张作霖、杨善洲、阿兹海默症患者、民国时期省长。
他依然能够完美演绎与自身性格反差极大的角色,对于“身患病痛的老人”和“模范典型”也是驾轻就熟,饰演历史人物时也同样具有独到之处。
可见,面容与年龄的变化,并未影响他“千面人”的本色。
不过,“岁月”的作用是微妙的,他的每一个角色,背后都有着对应的“面孔”。
我们不妨就从这“面”字入手,看看他三十几年来的容貌变化,以及那些闪光的银幕形象。
80年代初的李雪健
与现在不同,刚入行的李雪健双颊丰满,虽是邻家大哥的样貌,但目光中偶有英气。
或许,也正是这一丝英气,给了他拓展戏路的可能。
李雪健版林彪
1980年,26岁的他在话剧《九一三事件》中饰演林彪,一炮而红。
正值青年的他要扮演晚年林彪,难度可想而知。为攻克这一难关,他把自己关在屋里没黑美白地研究,终于做到了形神兼备的级别。
在圈内初露锋芒,靠的不仅是他与林彪神似,更多的其实是勤勉和天赋。
之后在电影《天山行》和《钢锉将军》中,李雪健饰演了两位军人。
三十岁的他,眼神中的英气尽露无遗。彼时的李雪健尚未发福,脸部肌肉紧实,配上两道剑眉,银幕上一身戎装可谓再合适不过。
三十三岁时,受自己“大舅哥”田壮壮之邀,出演老舍小说改编的作品《鼓书艺人》。
推光头,着长衫,身背三弦,手牵爱女,走江湖艺人的状态跃然入目。
转年,主演影片《大侦探》。
这又是一个突破性的角色,亦正亦邪,快意江湖。
李雪健蓄起络腮胡,皮肤被晒得更黑,再加上隐隐出现的法令纹,还真是足具草莽之气。
1990年可以说是“李雪健年”。因为他这一年的成就,之后还曾三次举办“李雪健表演艺术研讨会”。
能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两部作品——《渴望》和《焦裕禄》。
二者的轰动效应已无需多言。我们还是关注李雪健的面容。
《渴望》中的“宋大成”是车间副主任,老实憨厚。“小分头”搭配略显“鼓胀”的腮帮。
这种微微“发福”的状态与人物十分契合,同李雪健本人的特点也很相似。他不需要做太多形体上的准备。
之后出演《焦裕禄》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必须开启“魔鬼塑形计划”,连吃三个月白菜,合计减重三十斤。
之前已略显富态的面颊重回干瘪,露出暗青色的眼袋。眉头紧锁,下颌布满胡茬。外形上,李雪健达到了“焦裕禄”的标准。
作为顶级演员,体重的“疯狂”变化是必修课。我们见过太多演技派如捏泥塑一般“玩弄”自己的身材。
在演艺生涯的初期就有这种机会,李雪健的“戏骨之路”可谓顺风顺水。
随后几年,携前作余威,李雪健又接演了一系列不同特点的角色。
然而有意思的是,这一阶段的他进入了一个“容颜稳定期”。虽然接拍的角色差别很大,但他的“脸”却始终如一。
摄影记者。
在影片《四十不惑》中,李雪健饰演一位摄影师。突然“闯入”的儿子令他手足无措,家庭生活中的矛盾与困境渐渐激化。
片中的他,在形象上,与生活中的自己差别不大。状态与当年《渴望》中的角色略有相似,很像是脱下工装就走进暗房的“宋大成”。
管家
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中,李雪健变身“黑帮管家”,六叔。那份油滑与世故,被他表现得入木三分。
彼时他四十岁左右,中年男子的面部轮廓已经定型。他自己也逐渐修炼出一种能力,就是无需在脸上做什么“修改”,仅靠“内力”就能准确拿捏角色的本事。
宋江
《水浒传》中的“宋公明”给李雪健引来不少争议。当年,质疑他表演方式者颇多,很多人都觉得他不像自己心中的宋江。然而时间会涤荡言论,如今再提到他的演绎,人们不吝赞美之词,纷纷觉得那才是最经典的“梁山头领”。
剧中的他虽然身着古装、黑面长髯,但观众所看到的仍是那张“中年李雪健”的脸。除去容颜稳定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的形象已在观众心中扎根。
秦始皇嬴政
《荆轲刺秦王》是李雪健人生中又一部重要作品。他在片中大胆地去展现嬴政癫狂、残忍的一面。
其“放飞自我”的演法,同样在当年饱受争议。好在,与“宋江”一样,多年过后,人们所记住的也是李雪健对角色的伟大创作。
为了更加接近古人,李雪健在拍摄之前蓄起长发。这种造型是他之前未曾尝试过的。
90年代的李雪健
整个90年代,都算是他的“容貌稳定期”,也是他事业突飞猛进的阶段。当时的李雪健正值壮年,能力与时机兼备,也就促成了这些经典角色的诞生。
不过,上天总喜欢给人生增加难度。李雪健的中年生活辉煌灿烂,于是命运就“赠予”他一份巨大的困难。
2000年,李雪健在拍戏期间发现身患鼻咽癌。他坚持完成拍摄才入院治疗。能让一位“戏痴”暂停脚步的,也许只有病痛。
其后,诊疗与恢复的过程几乎没有任何信息透露给外界。我们看到的仅是他患病息影,两年后,又静静地归来。
病后复出的李雪健
重新回到幕前的他,面容大变。
颧骨似乎已被“熨平”,脸颊上鼓胀的肌肉消失,皮下几乎没有一丝脂肪。五十岁左右的他,好像迅速地苍老了。人们没有看到过渡期,一息之间,李雪健的形象就从中年变为老年。
他也因此开始出演各类老者。好在病魔没有偷走他“千面人”的技能。这些角色依然是绝不雷同、个个出彩。
2004年,电视剧《搭错车》中的聋哑父亲令无数观众落泪。也许是已经习惯了他的精湛演技,观众对于其面容的变化并未有很大反应。
可仔细看去,其面部的饱满和弧度不见了,代之以更具棱角的轮廓和“锋利”的线条。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化不断深入,渐渐成为一种趋势。
2010年之后,他身形瘦削的程度愈加明显,这似乎是冥冥中的一种“雕刻”。“雕琢”过后的形象,似乎令他的角色更具魅力。
2012年,李雪健出演《一九四二》中的河南政府主席李培基。一般来说,夹缝中的人物可以给演员更大的发挥空间,李培基就是这样的角色。李雪健也不出所料地奉献出了伟大的表演。
片中的他,面颊已瘦成一道“平板”,颈部松弛的皮肤令其更显苍老。额头上皱纹深陷,眉心之间拧成一团。“身负全省灾民,却又请命无力”,那种困境中的无奈已全部写在这张脸上。
2015年,在《少帅》中出演张作霖。人们一边惊叹于李雪健竟然可以演“东北王”,另一边也开始关注他面容的改变。
此时的他,脸颊进一步消瘦,令颧骨明显突出,下颌皮肤松弛,褶皱明显,已经完全是干瘦老头儿的形象了。
大家看到李雪健这样的状态难免心疼,可他自己还是平静淡然、执着不改,那些各不相同的角色就是他最有力的回应。
获得第50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从邻家大哥到清瘦老人,李雪健的面容由“饱满”到“紧缩”。这张脸,蕴含着太多信息,每次不同信息的释放,就是一个精彩角色的诞生。
林彪、将军、侦探、江湖艺人、李大钊、焦裕禄、宋大成、摄影记者、老板、黑帮管家、市长、宋江、秦始皇、父亲、聋哑老人、赵树理、上海滩大佬、卧底警察、话剧团美工、市委书记、杨善洲、情报人员、老北京、民国时期河南政府主席、阿兹海默症患者、道士、张作霖。
这还只是粗略的统计。三十余年演艺生涯,银幕形象灿若繁星,“千面人”的称号绝非空口美言,那是每一部戏的积累,是呕心沥血的印记。
李雪健参加某综艺节目
近年来,因为战胜癌症的励志经历,以及正直、高洁的品格,人们对李雪健的关注似乎有偏离“本行”的趋势。
希望大家不要因此忽略了他的表演艺术,更不要被他温厚的面容所“迷惑”。对于自己的事业,李雪健从未“温厚地”对待。
他胆略过人,总是敢于突破框架,用开创性的方式演绎人物。
他疯魔般地投入,每一个角色的前期准备都无比苛刻。
他野心极大,对表演的追求不设上限。
没有这些本领,是不可能成为“千面人”的。
其实,他是一位既天才过人,又百倍刻苦的演员。
李雪健那无比强大的表演技艺,不该被遮蔽。
“悄无声息”的杰作
他的表演,将一代人的父亲定格
1905全网独播 《云的南方》
作为“千面人”,角色无数,总会碰到杰出作品被冷落的事情。
这部被“遗忘”的杰作就是电影《云的南方》。
晨练的徐大勤,幻想自己像鸟儿一样飞到远方。
李雪健饰演的父亲“徐大勤”刚刚退休。一辈子身在北方的他,执意要去云南。
旅伴撤退,儿女反对,各种困难都没有浇灭他的动力,云南之行正式开始。
徐大勤下火车后,遇到“地陪”。
小女儿不放心,托朋友在当地照顾他。安顿好后,他让“地陪”带他去512厂。
原来,几十年前徐大勤本有机会对调至云南的512厂工作,阴差阳错没有成行。他觉得当年如果对调成功,自己的人生就会完全不同。因此,第一站就执意要到厂区看看。
这也是他来云南旅游的目的。
在厂区居民家借用卫生间
工厂内部不允许进入,徐大勤只能去家属区转转。向厂区居民借用卫生间,然后默默离开。没有情绪的波澜,“梦想成真”的时刻,一切都是平淡的。
晚饭时,酒酣耳热,徐大勤吐露真言,白天压抑的情感此时略有释放。
梦中的徐大勤邂逅摩梭姑娘
当晚,他做了一个梦。梦里的他去到泸沽湖,对着一位摩梭姑娘说出了真正的心里话。
其实,当年没有对调成功,是因为某个晚上他与一位姑娘“好上了”。在那个年代,没办法,两人必须结婚。云南的计划告吹。婚后,爱人脾气不好,生活也是“一个困难接着一个困难”,令他喘不过气。而更不幸的是,之后,爱人早逝,留下三个儿女。他只能拼尽全力将他们拉扯长大。等到刚刚能喘口气,就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年轻时,去云南的那个机会是他心中的寄托。
他想要过另一种生活。虽然已经来不及了。
联防队张与徐大勤商议“滞留”问题
梦醒后,一个女孩敲门,非要跟徐大勤聊聊。推脱之间,警察进门,两人被带走。
被怀疑嫖娼的他百口莫辩,被扣留在派出所。他不肯交罚款,更不承认违法,事情僵住了。
队长让徐大勤回去等着,不许离开酒店,等找到证人才能放他走。一定要自证清白的他,就这样滞留下来。
片尾,湖边的徐大勤百感交集。
这段滞留的日子让徐大勤终于“生活”在了云南。
虽然是一种荒诞又尴尬的方式,但他总算体会到了“生活在别处”的滋味。
影片作者是朱文。一向前卫的他,这一次异常稳健。
全片几乎完全按照“段落镜头”的方式拍成。
所谓“段落镜头”,是当年“新浪潮导师”安德烈·巴赞提出的美学主张。简单说,就是一场戏只有一个镜头。
当年“段落镜头”兴起是为了“还原生活”。《云的南方》采用这种方式,也确实达到了“生活化”的目的。
相比商业电影,此片的调性确实非常平淡。不过,这些“寡淡”的长镜头却慢悠悠地孕育出深刻的意味。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将李雪健对人物的诠释展示得淋漓尽致。
一场一镜,他的表演也就有了“连贯性”。我们能够看到他的动势与节奏,而不被剪辑打断。
片中的李雪健与徐大勤浑然一人。
他背着手站在窗前发呆,微驼的后背与藏蓝色毛坎肩。凝望窗外的姿态,就像在期盼新的生活。
他在梦中坦白一切,面对摩梭姑娘,即便情绪与口气再激动,坐姿却依然板正拘谨。
他喝酒时吐露真情,回酒店后看月光皎洁,就拉上“地陪”门前赏月,那是“愿望达成”后的释放。
徐大勤身上,浓缩着一代人的父亲。
他们从不提及心事,生活的压力一波连一波,他们默默扛过去。终于等到喘息的机会,人却老了。他们也会遗憾,也有很多向往,不讲不代表他们心里没有。
当徐大勤经历过“云南生活”,耿耿于怀的东西其实已经消散,心中剩下的只有淡然。面对一汪湖水,他笑中带泪,此时画面定格,那是一幅父辈的肖像。
《云的南方》于2004年上映,当时的李雪健大病初愈。渡劫归来的他,出演徐大勤,想必也是感慨颇深。
人们往往觉得李雪健老师亲切。虽然贵为“千面人”,但在大家的心中,他还是更像生活中就能遇到的长辈或亲友。
现在看来,《云的南方》中的徐大勤,可能是他所有银幕形象中,与我们的生活最接近的一个。
愿李雪健老师愉快平安,新作不断。
这张脸,像父亲
[1905电影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