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三个人因为居住地和郡望都不一样,为此,人们称有学行的杨士奇为“西杨”,称有才识的杨溥为“南杨”,称有雅操的杨荣为“东杨”。也正是在他们三个人的大力辅佐下,明朝在洪武之后的半个世纪内,呈现出“天下清平、朝无失政、中外臣民翕然”的大好景象。他们的功德和政绩,在杨家的族史上留下了最为光辉的一笔。他们三人的确是功德无量、居功至伟。
杨士奇,江西泰和人。在他年幼时,因为出生贫寒,父亲又早逝,孤儿寡母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被逼无奈之下,母亲也改嫁了。为了能够生活自立,他便在湖广一带当了教书先生,过着平静的日子。直到建文初年,在王叔英的极力举荐下,他以布衣身份进入了翰林,充任编纂官,并参与了《太祖实录》的编修工作,正式开始了从政的生涯。到永乐初年,他又与明朝第一才子解缙等人被朱棣一起选入内阁。等到明仁宗即位以后,因为一直备受仁宗的信任与恩宠,他又以东宫旧臣的身份,被升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并长期主持内阁,这也是他仕途最得意之时。明仁宗去世后,他继续成为明宣宗朱瞻基的首席顾命大臣。
杨荣,福建建安人。他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然而,由于他恃才自傲、狂妄自大,总是容不下他人之过错,常与同事产生过节纠纷。甚至还经常接受边将的馈赠,惹得不少人非议。建文二年,杨荣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建文四年,等到朱棣进入南京之时,杨荣便和解缙、杨士奇等人一同迎附。永乐初年,因为他思维敏捷、足智多谋,深得朱棣的大力赏识,并多次跟随朱棣北征,规划边务、参决军事,他的贡献最为突出。明仁宗即位后,他又先后被升为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到了明宣宗的时候,又加少傅,赠太师。明英宗正统五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