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说来,就作为本书之主体部分的三章而言,“第一章:当代心灵哲学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对迄今为止的、包括笛卡尔的心灵哲学观在内的心灵哲学发展脉络及其主要问题的系统梳理,只能以难免“挂一漏万”的方式概览和概要分析其各家各派的主要观点,因而实在难以避免对许多重要观点进行具体和深入的剖析[4],尽可能避免对具体观点和相应的论证的全面引证;而“第二章:立足于形式化地理解主观意义的社会行动者”虽然以当代西方著名社会哲学家、现象学社会哲学的创始人A.许茨的基本观点为“个案”。但即便如此,我在这里也只能使自己完全局限于简要评述许茨研究和论述“主观意义及其理解方式”的主要观点,而对这些观点的学术基础,尤其是整体性学术脉络的分析和论述则付诸阙如[5]。至于具体阐述心灵哲学研究究竟如何才能从抽象的“能动者”转向现实和具体的“社会行动者”的“第三章:现实的社会行动者及其心灵表现”,其类似的缺陷就更加明显了。这不仅是因为我所诉诸的“社会个体生成论”依然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之中,因而根本不可能进行必不可少的严密论证和系统展开,而且,即使就“现实的社会行动者及其心灵表现”而言,我也只能尽可能简要地将其表现“路径”(或者说,将研究者在探讨和研究这些纷繁复杂、难以枚举的具体表现的时候有必要遵循的“路径”)概略展示出来,因而不恰当的节略和遗漏就更难以避免了。尽管这样做实在是迫不得已,但是,我在这里仍然希望在表达对关注和阅读此书的学界诸君表示诚挚的歉意的同时,衷心希望以后能够再有相应的机缘,使我能够在一一消除所有这些缺陷的同时,把更加成熟的相关研究成果奉献给大家。
相关影视:印度爱情电影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