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在辗转反侧之中我萌生了一个念头:我也要为全中国的孩子写一本适合他们阅读的《中国童话》。如果说我这样的决定是“东施效颦”,那就让我做一次愚蠢的“东施”吧。我希望用我的笔让孩子们了解我们民族文化中美好的一个部分,值得让他们记住的一些东西。起码也要让孩子们知道,在我们过去的历史中存在过这些动人的童话。
第二天,我给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郁敬湘打了电话,说出我的构想。郁敬湘是我前两本书的责编,我们彼此一向沟通得很好,这一次当然是一拍即合。并且小郁对我的想法相当重视,在最短时间内向苏少社的领导作了汇报。社长兼总编祁智先生非常配合,很快跟我签下合同,商定由我在半年之内为他们写出这本《中国童话》。
一星期之后,我交出了第一篇试写作品《亲亲的蛇郎》。之所以选择这个故事,是因为它结合了汉民族传统童话的诸多典型元素,而又不十分为人所熟知。20世纪50年代曾经有一个脍炙人口的童话剧《马兰花》,内容与本篇有一些相似。
写作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做事真不能凭一时兴起,想像中有把握写好的东西,实际写起来很不容易。首先是内容,我本来的打算是要解构这些传统童话,用现代思想和观念将它们重新打造,开笔写作之后,觉得不能这么做,有一个声音在阻挡我:我不能为了讨读者的好、讨评论家的好、讨出版者的好,把传统意义上的民族童话弄成一个似是而非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