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增加促成了城市的产生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农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生产力水平已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随着农具和耕种方式的改善,特别是用马牵引的带轮的铁犁和二圃、三圃制的广泛流行以及大面积垦荒的出现,生产率得到了增长。主要谷物如大麦、小麦的产量急剧增加,由8—9世纪时的种一收二,提高到种一收五六的水平,因而出现了大量的农业剩余产品;同时新的动力来源如风磨和马力的使用也带动了其他专门行业如纺织、制革、采矿等的兴起。这些专门行业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专门技能的部门,致使以前的封闭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逐渐被打破。农业生产者开始运用自己的剩余产品同手工业生产者交换自己所必需的物品如生产工具等,这样就产生了商品的交换,并且这种比重逐渐增大。随着交换地点的固定,便出现了定期的集市,这成为以后城市赖以产生的基础。在这里逐渐聚集起了固定的手工业者,他们成为城市最早的市民。因此,可以说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是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重要前提。同时,随着西欧社会在11世纪时期战争的减少和社会趋于稳定,人口数量开始大幅度增加,这就为农业以外的手工业、制造业等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满足了这些行业发展初期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得以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产品用以交换。这样无疑扩大了商品交换的规模,使手工业者队伍逐渐庞大,从而使城市得以在以前集市的基础上迅速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