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中的精准调控
实现就业区间调控内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除了上述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外,新时期还需要加强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精准调控。劳动力市场精准调控,往往更加需要就业政策或措施协同发力,需要宏、微观就业政策利益相关者之间精准配合,通过制定并稳步实施精准的就业政策或措施,有效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使就业稳中有进。劳动力市场精准调控更多地瞄准解决就业领域的“有效性”问题,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模式支撑“中国就业奇迹”。劳动力市场精准调控的特点在于分类瞄准、稳定用策、精准发力,其最终目的在于稳定就业增长。
为更好地迎接科技进步、国际贸易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劳动力市场不稳定,政府需要织密制度网、打好政策组合拳以便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促进稳定就业。首先是为抵御科技进步对典型群体就业替代,应强化对新生代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化解产能过剩转岗人员等就业力、职业精神的塑造与提升,如分别制定不同就业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方案,为适合这些群体就业发展需要而加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建立一支真正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氛围。其次是政府需对科技产业进行统筹规划。如在积极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等过程中,需要相关配套预案精准干预,使得就业市场转换更加平缓。再次是应加强完善和创新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如设立独立的、专门的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构,增强及时、高效处理国际贸易争端能力,尽早更好地规避国际贸易争端对劳动力市场的负面传导效应。建立以仲裁为主、政治外交手段为辅的争取解决机制。通过战略贸易协定明确制定仲裁、仲裁程序、时限、裁决规则与执行等具体操作规定,将调解、调停等政治外交手段置于仲裁或其他法律手段之前应用,有效化解贸易就业战风险。然后是需稳步做好精准就业扶贫。在精准帮扶基础上,结合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等举措,重点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创设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支持一批能人返乡下乡创业,带动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25]最后是精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衔接,强化经济增长对更好更多就业岗位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