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四块玉·叹世
马致远
一
带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谁能跃马常食肉[1]?二顷田,一具牛[2],饱后休。
二
佐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3]。随时过遣休生受[4]。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
三
带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5]。妻儿胖了咱消瘦。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注释]
[1]跃马常食肉:指高官厚禄,富贵得志。
[2]一具:一头。
[3]刚求:硬去追求。刚,此指刚硬意、偏意。
[4]过遣:消遣、过活。生受:辛苦、为难。
[5]寒食:节令名,清明的前一天或两天,古俗此日禁止生火。
[赏析]
马致远〔南吕〕《四块玉·叹世》共九首,此选其中三首。
带着野花,拿着村酒,烦恼怎么能来到心头?谁能够骑大马,常吃肉?种两顷田,养一头牛,能吃饱也就满足了。
辅佐国王安邦治国的心,能上天揽云的手,如果命里注定没有就不要强求。顺其自然地生活,不要辛苦地去追求。有几叶绵,一片绸,能够保暖就够了。
带着月光行,披着星星走,独自住旅店,过寒食日,离开家乡又到了凄凉的秋天。妻儿胖了我却瘦了。睡觉时在忧愁,出行时也在忧愁,直到死了才算到头了。
这三首小令引起人们共鸣的,是那对生活要求极简和庸常多艰的平凡人心态的回归,然而抒写的却是元代知识分子的不幸命运。三首小令所言,是平凡的“吃饭、穿衣、烦恼”这样的大众话题。第一首小令描绘了一幅返朴归真的田园农家生活图画。前三句写农家的精神生活。“带野花”表现了回归自然,与自然融洽无间,放任天真的野趣。在这里,即使老男人戴着野花,也无人嘲笑。“携村酒”,虽然简陋至极,却有淳朴的乡情、友情。在乡野田园,完全放下了面具,身心得到全部释放,因此,“烦恼如何到心头”。这三句由因及果,揭示了一个简单但是深刻的道理:对生活要求的越少,所用心机越少,获得的快乐就越多。后三句写农家的物质生活。“谁能跃马常食肉”合乎常情而带有反讽意味,由前面的“酒”写到食、行,进而过渡到基本生活需求。“二、一”,用简单的数字,揭示了让人折服的道理:一个人物质所需原本不多,能吃饱饭就够了。这幅自给自足、无忧无虑的田家生活图景,确实让很多在官场挣扎沉浮的人“心向往之”。然而,从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回到一身一口的简单“谋食”,又使心怀大志的士子不甘和难堪,故第二首前三句,作者从自身经历出发,发出深沉慨叹:“命里无时莫刚求”。愿意为国家效力,心怀远大抱负的人才,本是国家的福祉,然而作者将其归于“命”,其中包含多少悲凉和无奈?尽管“意难平”又如何?“休生受”是对蒙元朝压抑汉士人的清醒认识。“几叶、一片”,言人的穿衣所需本也很少。前面这两曲,从表面看,是作者劝人也是自劝:且甘于清贫,随时度日。但仔细品味,其中包含着巨大的悲凉和辛酸,它描画出元代士人悲惨的生活境遇。元代士人的全部生活目的只剩下“活着”,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生活需求降到最低点,曲中的“二顷,一具”“几叶、一片”,就是他们聊以养家糊口、衣不蔽体的写照。第三首前三句写自己漂泊颠簸的生活状况。“带月行,披星走”,夜晚尚且如此,白昼更不用说;“秋”烘托悲凉的心情。“妻儿胖了咱消瘦”写自己颠簸仕途的目的:不过为养家糊口。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目的,也有无穷无尽的忧愁。“枕上忧,马上愁”形象地描绘出日夜忧愁、寝食不安、忧心忡忡的生活状态,所以,作者在结尾半赌气半真率地说:“死后休”,表达对蒙元统治下士人痛苦生活的不满和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