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不平衡性凸显的是劳动力市场发育过程中的不全面、不协调,包括劳动力的供需结构、劳动要素的相对价格、流动性以及政策干预等方面。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劳动力供给从结构性过剩转向结构性短缺,高技能劳动力短缺与低技能劳动力结构性失业共存;受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因素的影响,劳动力市场一价定律的实现存在较大的障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行业之间的工资差异非常明显,收入分配差距仍然在高位徘徊;劳动力市场的高流动性逐渐降低,劳动力流动的户籍障碍依然没有完全化解;劳动力市场调控政策取得了明显进展,社会保障基本实现了对劳动人口的全覆盖,但是社保覆盖水平的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不平衡性的四大内容,同时也影响着经济发展平衡性与充分性目标的实现。
二、技术进步冲击劳动力市场平衡性
(一)技术进步导致劳动力市场供求非均衡
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是指在价格因素的引导下,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均衡的态势。劳动力市场从均衡到非均衡,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在新古典经济环境假定下,给定市场的竞争性价格,没有外力的冲击不会使得劳动力市场均衡转向非均衡。
技术进步将经济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出现新的生产机会。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下,新的获利机会必将激励更多的生产者进入新技术应用领域,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产生新的劳动需求,由此破坏既有的劳动力供给均衡状态。随着劳动要素加速向新生产领域转移,新生产岗位的利润逐渐下降,新的生产机会也因充分竞争而变得不再有利可图,由此导致劳动需求回复到均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