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只说每个人道德修为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成为圣人,却没有解释每个人都没有成为圣人的事实。”
5.“儒教对罪恶的态度坚决而认真,但除了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谴责之外,没提出任何惩罚措施。”
6.“缺少对罪孽和邪恶的深刻认识。”
7.“儒教无法解释死亡现象。”
8.“儒教没有办法使人们回归理想中的原始本性。”
9.“祈祷及其道德力量,在儒教中无法立足。”
10.“尽管一再强调信任,但现实中的儒教很少鼓励信任的前提——诚信,而且事实上恰好相反。”
11.“认为一夫多妻制天经地义。”
12.“认可多神论。”
13.“相信算命、看日子、预兆、做梦和其他的幻想出来的事物(如凤凰等)。”
14.“伦理道德与其他外在仪式混为一谈,衍变成一种专制政治的形式。”
15.“孔子对待古代制度的立场反复无常。”
16.“断言某些美妙的音乐对道德会产生恶劣的影响。”
17.“夸大榜样的力量,孔子本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假如真如儒教理论所言:“君为器,民为水,器圆则水圆,器方则水方”,就很难解释为什么中国的伟人未能影响研究伟人的人们。假如真如儒教所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什么现实中的效果却恰恰相反。在后面的第二十条中将提到的对“圣人”的神化,与第八条指出的“没有办法”互相矛盾。无论圣人多么贤明他也只能提出好的建议。假如圣人的建议不被人们采纳,圣人也爱莫能助,只好不再提了。我们一直觉得,孔子一句话非常富有启发性,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些建议确实很精彩,但不能起到预防作用。一位旅行者被贼人洗劫一空,却跟旅行者谈论他之所以被抢劫、被打伤,以致皮肉严重受苦、大量失血,甚至可能晕过去,是因为他没有加入旅行团。旅行者现在需要的是油、酒和养伤的地方,而且最急需的是一位聪明且乐于帮助的朋友,而不需要被人数落他违背了旅行的常规。对身体残疾的人,儒教或许可以做点什么。可在道德和精神上受伤的人面前,儒教就无能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