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大明朝虽然后来有过弘治中兴和隆万革新这种短暂的国力上升期,但是整体上来讲之后的大明朝日渐地走向了下坡路。外有少数民族的侵犯不断;内有宦官干政、祸乱朝纲,大臣党争不断、政权混乱,再加上由于管理不当导致的地方上的不稳定因素等等,种种原因造就了明中后期逐步走向灭亡的下场。这一切最初就是从朱祁镇土木堡之变开始的,而后的夺门之变更是加剧了这种颓势,强大如此的大明王朝也从此正式迈向了毁灭的道路,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随着“夺门之变”的结束,朱祁镇与朱祁钰这两兄弟的身份又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所谓“成王败寇”,景泰帝既然在这次政变中失败了,那么就要为此付出代价。虽然景泰帝在被软禁了一个月后就离奇去世,但是在古人看来杀死一个人并不是最好的报复,最好的报复是要让他遗臭万年。于是,景泰帝就成了明英宗诏书中“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之人,帝号不仅被废,甚至死后都被赐谥号为“戾”。何谓“戾”,“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除了给自己的亲弟弟赐个恶谥外,明英宗还下令不得将景泰帝葬入将帝陵,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将其原在十三陵修建的陵寝(今朱常洛庆陵)废弃。事实上,朱祁镇的这种行为完全是出于个人恩怨的打击报复。但是朱祁镇的这种行为可以在一时起效,但不可能永久起效。随着朱祁镇的去世和时间的流逝,朝中大臣们也开始为朱祁钰鸣不平,最终引发了关于朱祁钰的庙号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