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人会说,诈死佯败,非勇者所为,太没有面子了,但问题是,如果不诈死佯败,就真的死了败了,被人称赞为勇者,又有什么意义呢?
装病扮痴也是“诈死”的一种形式。在中国历史上,箕子或许是第一位变向行使“诈死”术的聪明人物。箕子是商朝纣王的庶兄,本名叫胥余,封子爵,身为太师。他是一个见微知著的人物,能准确地预知事物的结局。纣王继位不久,命工匠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箕子感叹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而要配犀角雕的碗、白玉琢的杯。有了玉杯,其中肯定不能盛野菜汤和粗豆做的饭,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愿再穿粗葛短衣,也不愿再住茅房陋室,而要穿锦绣的衣服,乘华贵的车子,住高楼广室。这样下去,我们商国境内的物品将不能满足他的欲望,还要去征讨远方各国珍贵奇怪之物。从象牙筷子开端,我看到了以后发展的结果,禁不住为他担心。”
果然纣王的贪欲越来越大。他抓了上千万的劳工修建占地三百里的鹿台、白玉为门的琼室,搜罗狗马珍宝、奇禽怪兽充塞其中。同时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裸体男女相逐戏。大臣比干相谏,纣王把他的心肝剜出。箕子复谏而不听,害怕残暴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就诈癫扮傻起来,披散头发,胡言乱语,弃太师之尊而不为,宁愿被纣王关在囚里。正所谓“留得残荷听雨声”,不久纣王死了,新朝周武王释放囚徒,邀箕子再出来做官,箕子不愿,暗里带了五千人逃避到朝鲜去。